低功率充电桩:通常功率在 1 - 3kW 左右,充电电流和电压相对较低,内部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少。例如,一些 1kW 的慢充充电桩,在为普通电动自行车充电时,其内部功率元件的发热量较小,对散热性能的要求相对不高。
高功率充电桩:功率一般在 3 - 20kW 甚至更高,充电时会有较大的电流和电压通过,内部的功率管、变压器等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。以 10kW 的快充充电桩为例,其充电速度比低功率充电桩快很多,同时产生的热量也远远大于低功率充电桩,因此需要更高效的散热系统来保证充电桩的正常运行。
低功率充电桩:散热结构相对简单,可能仅依靠外壳上的少量散热孔进行自然散热,或者配备小型的散热风扇辅助散热。因为其产生的热量较少,这种简单的散热设计通常就能满足散热需求,确保充电桩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。
高功率充电桩:为了及时散发热量,往往会采用更复杂的散热设计。常见的有大面积的散热鳍片,增加散热面积,提高散热效率;强制风冷系统,配备多个大功率散热风扇,加速空气流动,带走热量;甚至一些高端的高功率充电桩还会采用液冷散热技术,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散发内部的热量,散热效果更好,但成本也更高。
低功率充电桩: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相对较宽,一般在 -20℃ - 50℃左右即可满足要求。因为其发热量小,散热相对容易,只要能保证在正常环境温度下,充电桩内部温度不超过元件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,就能稳定工作。
高功率充电桩:对散热性能的要求更为严格,工作温度范围通常要求在 -10℃ - 40℃左右。这是因为高功率充电桩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多,如果散热不及时,容易导致内部元件温度过高,加速元件老化,甚至出现故障,影响充电效率和安全性。所以需要更良好的散热性能来维持较低的工作温度,以保证充电桩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。
低功率充电桩:在正常使用情况下,散热系统能够有效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,充电桩外壳温度上升不明显,一般不会超过环境温度 20℃。例如,在环境温度为 25℃时,低功率充电桩充电过程中外壳温度通常在 45℃以下,不会出现过热现象。
高功率充电桩:虽然配备了更强大的散热系统,但由于其发热量较大,在满负荷工作时,外壳温度仍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,可能会比环境温度高出 30 - 40℃。例如,在环境温度为 25℃时,高功率充电桩外壳温度可能会达到 55 - 65℃。不过,只要在其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,且散热系统能够保证充电桩持续稳定运行,就说明其散热性能是符合要求的。
产品推荐